欢迎光临中国旅游教育网!
当前位置:首页 > 协会动态 > 协会工作
协会工作
2020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产业变革与教育成长”主题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

11月14日下午,由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承办的2020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产业变革与教育成长”主题论坛在杭州成功举办,来自全国本科、职业院校和相关机构的200余名专家学者、教师代表参加。


会议现场.jpg


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秘书长刘莉莉主持开场环节,她表示在全球疫情特殊时期,本届湘湖对话这样大规模、高层次的盛会意义非凡,影响深远,凸显了我国抗击新冠疫情取得重大战略成果,为旅游业发展带来了信心,注入了活力。特别感谢世界旅游联盟给予旅游教育领域一个交流对话的国际平台。


刘秘主持_副本.jpg      刘士军致辞_副本.jpg


世界旅游联盟秘书长刘士军在致辞中表示,旅游产业发展需要依靠旅游教育水平的提高,而旅游教育是旅游产业迅速发展的基础。长期以来,各位学者大力培养旅游人才,这些高水平、高素质、专业化的旅游人才遍布世界,是全球旅游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各位学者深入行业,潜心研究,这些规律性、时代性、创造性、前瞻性的研究成果为旅游事业的发展贡献了宝贵的智慧和理论支撑;各位学者通过不同的渠道为旅游业发展建言献策、频频发声,影响了国际组织、政界、商界、学界,更新了社会各界对旅游的认识,让理论引领和指导实践,是旅游业发展至关重要的推动力量。


邱汉琴发布报告.jpg


会上,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邱汉琴教授发布了《2020国际旅游教育报告》。报告由世界旅游联盟、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联合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中山大学旅游学院、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等国内知名旅游院校共同编纂。旅游行业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为国内和国际游客提供产品和服务,需要人才培养和教育。报告从国际旅游教育史切入,采用案例研究的方式,探讨建立世界一流的旅游管理教育课程的机制,为世界旅游教育事业的繁荣发展提供智慧。


主旨演讲围绕“新形势下的旅游教育发展与创新”,以远程与面对面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副院长罗秋菊教授主持,她表示产业随着多元的世界持续地发⽣着变革,旅游教育也在经历⼀场与时俱进的精进。


保继刚演讲.jpg


首先,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会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教授保继刚作《中山大学旅游学院:扎根中国大地与国际化办学路径》主旨演讲,全面介绍了学院发展概况,以及学院开设特色班、设置多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深耕本土与全面国际化的培养模式等做法。提出扎根中国大地的经验和思考,教学和科研并重,“有为”才能“有位”。


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院长田桂成从教育内容和传授途径两个方面分析了旅游教育的发展趋势,他提出学生想要在未来的旅游业中取得成功,需要掌握专业技能、个人技能和实践技能。因为新技术工具的发展,未来线上教学与线上教育会被更广泛地接受,例如,学院已经开始提供线上微硕士的课程。


澳门旅游学院院长黄竹君分享了关于旅游新常态和旅游教育的一些看法,她提出未来旅游的关键词是智能,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培养软技能,这种能力是人工智能无法轻易取代的。创业技能和思维方式将尤为宝贵。另外,旅游课程中应该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技术,应该投入更多的资源和时间来培养学生的数字化能力。


澳大利亚格里菲斯大学商学院旅游、体育和酒店管理系副主任查尔斯·阿科迪亚介绍了学院为应对疫情带来的挑战,在商业可行性、课程相关性、课程整合、在线教学、提高对国际学生的吸引力、课程国际化、产学结合、加强科研基础等方面所做的工作。


加拿大滑铁卢大学终身荣誉教授杰弗里·沃尔认为,未来改善旅游教育需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增加旅游教育内容的广度,鼓励学生接触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之外的东西;第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第三,提高学生的文化感知力,无论是旅游还是教育的流动,都需要对文化的尊重和敏感性。


新西兰怀卡托大学管理学院教授、《旅游管理》荣誉编辑克里斯·瑞安提出了新常态对旅游和酒店专业课程的影响,他认为未来十年新常态的主导是气候变化和环境恶化,以及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而由这些因素主导的新世界,需要我们培养的是具有同情⼼、思考能⼒、以及做“⼈”能⼒的⼈。


对话1.jpg


论坛还开展了两场专题对话,首先,嘉宾们围绕“变革时代旅游教育的使命”主题进行分享和交流。中山大学旅游学院院长徐红罡教授主持,她表示旅游教育和旅游业正处在不断形成一个共识的时期,希望通过旅游人才的培养,来引领旅游的新时代。香港中文大学商学院酒店及旅游管理学院院长陈柏桓提出面对长期的外部影响,旅游专业的教育者需要考虑做出的改变,一是培养批判性思维的创新能力,二是发展多学科交叉的课程,三是采用网络学习和混合模式学习。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东北财经大学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教授、萨里国际学院院长史达提出立德育人是不变的,育人的方式和手段是需要随需应变的,还分享了学院采用的“六维”育人体系。厦门大学管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系系主任林璧属提出了教学建议,一是要把通识与专识融合,把专能与通能整合;二是注意学术性和职业性的融合;三是注意“人本”和“工具”两者不要对立;四是要把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作为主要的价值取向。南开大学旅游与服务学院院长邱汉琴分享了学院在文旅融合背景下的新文科数字文旅专业建设的思考和做法,介绍了旅游新文科的教学方法和培养成果。香港理工大学酒店与旅游管理学院副院长宋海岩也通过视频就疫情对旅游与酒店教育产生的短期、中期和长期影响进行了分析。


对话2.jpg


随后,进行“后疫情时期旅游教育新挑战新思路”专题对话。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科学学院院长谷慧敏教授主持,她表示疫情加速实现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目前来看也是非常成功的。世界旅游联盟副秘书长、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浙江旅游职业学院教授王昆欣分析了疫情之下旅游教育面临的困难和挑战,提出可以尝试在以下方面进行更新:第一,理念的更新;第二,人才培养模式的更新;第三,教学手段或方法的更新。四川大学旅游学院执行院长李志勇提出人才培养主要不是围绕课程,而是围绕研究,另外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专注度问题是目前面临的挑战。中国旅游协会旅游教育分会副会长、云南旅游职业学院副院长符继红分析了疫情对旅游教育的影响,并从人才培养、人才规格定位、教学形式、教师成长几个方面提出了思考。海南大学旅游学院院长郭强提出了三个主要观点:一是人才培养,科学素质;二是创新能力,希望跨专业、跨行业多元交叉的师资和培养模式;三是国际化视野。美国中佛罗里达大学罗森酒店管理学院院长王有成表示数字化平台将会成为未来教学的重要资产,另外要重视在在线教学环境中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专题对话结束后,保继刚教授作总结发言。他提出,我们处在变化的时代,但是大学对于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人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是不应该变的。大学如何改变应试教育带来的思考方式的僵化,真正让人才培养的成才率提高是当前需要关注和解决的问题。保教授强调,大学要教会学生辨别是非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这样的旅游教育才能培养出适应不同行业和岗位的人才。


刘士军总结.jpg


最后,刘士军秘书长表示,旅游教育者应该对自己所从事的行业充满信心,正如今年论坛的主题“信心与变革”,信心是基础。育人要让学生们学会感恩,充满责任感,懂得思考。


14日上午,与会的专家学者和教师代表还参加了“产业变革与高质量发展”和“产业变革与创新发展”两大主题论坛,了解旅游业界和科技变革前沿信息,收获丰硕。


网站导航
中国旅游教育网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9 www.cteweb.cn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建国门外大街3号北京京伦饭店3层 / 邮编:100020 / 电话:010-85959389/85958389/85951129/ E-mail:ctea2008@163.com
京ICP备12047469号-12 公安备案号:11010102004728